以下是同學的筆記心得:
今日課程最有趣的部分,是在最後的階梯式分析,將之前所記錄的劇本們歸納、整理,和組員一起討論顧客的活動目的、需求等等,老師也會在一旁引導我們更精確且有深度地去分析,並嘗試找出核心問題。第一次做階梯式思考在資訊整合和取趣味標題 ( 內隱需求 ) 上我覺得獲益匪淺。
這次的階梯式分析,我覺得很有趣,跟我認知到的親合圖的做法好像不一樣,以前都是要盡量收納主題並給予明確定義,但這次使用的階梯式分析,最後的內隱需求卻是要使用隱喻的方式(有邏輯的腦洞大開),讓之後的關聯發想可以做得更多更廣的運用,但如何明確的轉換為內隱需求又是我們下次討論的課題,因為人類的目的有太多深層背後的意義,小組內的成員也有各自的經歷和想法,要統整起來也需要一段時間。
印象最深的是老師說從「先從最有感故事著手」,因為最初是和同學先看到眼前便利貼寫的品牌印象色開始討論,但其實我們都不住在中永和,對於比漾也不熟,初步討論的時候很無感,好險老師的提醒,讓我們轉向先從媽媽帶著小孩以及找餐廳食物下手,彼此也有更多的互動和火花。我覺得有時候設計人還是需要先對眼前的事物有共鳴,才能進而發想,或許討論遇到瓶頸時,也可以轉向,並且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像後來我們有聯想相關的書籍名稱或是電影名稱,也很適合挖掘隱喻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