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 11 服務原型工作坊

以下是同學的學習心得:

憶如:這週的主軸在於將各組上週發散思考的創新點子卡進一步收斂,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先從行銷的角度判斷各個點子的效益高低,第二階段再從Persona觀點判斷「點子卡」體驗好與否、對他是否有吸引力。第一階段由各組於Miro一起共編,透過其他組的觀點判斷自己組的點子效益如何,分成「超乎預期」、「有感效益」及「普通」。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方式非常有效,因為組內在討論時可能因為幾週下來對專案的共識而行成固定的思考模式,或是對於提案方向的偏好(也容易因為是自己組提的點子所以自然認為效益高),但將效益交由其他組來判斷會客觀許多,而各組也能藉此重新檢視提案的盲點(例如有些提案較著重在改善功能或提出對功能的回饋,而非行銷的手法)。第二階段則是各組以Persona視角判斷各點子會讓他「印象深刻」、「有感」或是「普通」,以確保後續的行銷提案是能夠打動Persona的。最後,各組將具備效益又能打動Persona的點子進行調整或整併,製作成行銷活動融入進顧客歷程中。這部分也是我認為最困難的地方,可能是過去較缺乏活動行銷的經驗,對於行銷的基本理論及概念也較缺乏,所以在思考如何利用行銷觸動顧客情感時特別燒腦,尤其又要考量員工可能在工作之餘不會想從事太多活動、太類似遊戲的企劃可能和中信HR部門專業的形象不合等等現實考量,讓我深感行銷真的是一門學問,但也覺得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尤其以後進入職場難免也會有行銷面要接觸!

瓘修:今天的活動主要在將上週的創意點子進行篩選與收斂,覺得運用效益與persona是否有感是頗新穎的概念,點出效益與persona是否有感並不是完全相同的。上週在選定跟製作創意點子卡時也有運用工具進行想法的篩選與整合。這兩週的活動下來覺得如何將零散的想法整理成完整的提案是有挑戰性的。同時在想法的篩選方面,組內針對HR部門與中信形象以及人資系統在員工工作中的定位(意義與價值)我覺得相當有意義,希望能對須考量的面向做出足夠深度的了解,做出有價值也讓人想使用的設計。

喬閔:這週的課程專注在現有點子卡的收斂和評估,我覺得讓各組互相檢視點子的效益有助於讓自己跳脫框架,嘗試以更客觀的角度來回溯組內的點子。雖然已經經過點子的篩選,在繪製發想體驗行銷方案的顧客旅程地圖時,也會需要思考在推動新系統內部行銷時,要怎麼深入使用者的生活經驗,並且找到可以產生共鳴的切入點,因此在繪製時,組內在地圖的使用前階段,不斷討論可能讓使用者接觸到這個行銷方法、且能真實被觸動的情境。以往對於行銷的認知通常是直面消費者類型的活動或廣告,對於如何對公司內部員工進行內部行銷的概念很模糊,但其實就是轉換一個角度思考去想怎麼將行銷的概念運用在員工身上。

琦晴:本週課程第一部分主要是同學分享用途理論,我認為他們用許多案例來作為講解觀念的方法讓大家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這個理論該如何使用及使用情境。在進行點子收斂以前老師講解的體驗行銷也讓我們在評估點子時很有幫助。經過上週的工作坊與中信人員討論後,我們更加著重於點子的可行性以及中信的品牌形象等,因此提案偏向於零散或局部的改善及優化,在加入體驗行銷後我們的點子變得更完整且具體化,並且導入了行銷宣傳的部分。除此之外,無論是舉辦活動或是chatbot小秘書,我們原本的點子缺乏了如何讓中信員工“認識”到這個提案,在與老師討論並繪製出顧客旅程地圖繪製後,提案不再受限於提案本身,也是一個完整的活動體驗流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