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同學的學習心得:
威辰:本周是中信快閃展的預演,主要是將之前我整理與發想的資料做統整與輸出,做最後展演前的準備。主要需要整理的部分是將之前得資料用視覺化工具,並將前因後果連接起來,因為發想的過程相較於研究,是屬於較為跳躍式的思路,若不加以整理直接呈現的話,容易讓沒有參與研究與發想的中信成員無法理解提案的產出邏輯。
經過這一次的準備發現一個快閃展有非常多細節需要顧及,一次講解的時間不能過長、展示的內容要在時間內足以傳達核心概念但又不冗長、各種材料的印製與準備等,其實總結來說唯一的目標就是「讓中信成員理解我們的提案為甚麼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另外,也了解到即便很多東西需要想像,或和實際狀況有出入,但多一件擬真的原型能更利於講解,也能讓中信成員對我們的方案有更完整的想像,對於快閃的效果也會很有幫助。
天亮:這週是快閃展rehearsal,雖然還有些許步驟尚未完整化,但透過彩排讓人可以更熟悉行銷點子發展的脈絡,也需要時時提醒自己要在介紹概念之中穿插提問,不讓使用者感受到被逼問,但又能適時有QA增加互動,也能從受訪者身上得到新的資訊或認同。
也從別組的展示中觀摩與學習,像是將服務原型分鏡之中,確切會看到的介面展示出來、或是用Figma prototype demo呈現等等,都很有助於觀者於第一步瞭解,也要提醒自己不要使用專有名稱,像是接觸點、顧客歷程地圖等,試著將資訊圖像化,清楚明瞭地讓觀者能直接讀懂我們的點子,曾聽聞許多設計師皆言,好的設計是巷口的阿嬤、七歲的小孩都能瞭解的概念,我想就是要抽絲剝繭出每個提案的核心,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使觀者有直接共鳴!
舜凱:今天是快閃展的預演,這是原初不在規劃中的事件,也因此有了核對進度與模擬情境的效果,亦是本學期教室活動的最後一次。許多事務都在線上溝通與處理,每個人都在負責分工後的任務,也信任彼此的能力,來到教室預演後,如同一場體檢,驚覺許多細節還需優化與思考,才不會使魔鬼打亂我們的心血。
講解中我所負責是回饋的部分,透過老師擔任受訪者的活動歷程,看到我在流程上的角色如何更好的方向,像是我比較習慣等待上個流程結束再開啟下個流程,以免造成緊迫盯人的體驗感受,不過當時的情景,我想是有需要改變策略,先上了再說,因為快閃展的客群特性顧名思義以「快速/閃速」為主,是要在短時間快速了解提案內容,所以無縫的連結流程,才是雙方都合適的方式。
另外也從這個歷程,思索如何創造良好的填寫回饋模式,像是部分問題融入講解歷程,創造有問有答的互動模式,以及確認範圍的問題可以融入講解歷程,甚至也可以從之前田野訪談的經驗來學習,如何引導和記錄受訪者的回答。
嘉容:原本預計於今天的快閃展延後了,因此今天是正式前的預演彩排。原本以為只是彩排,應該就和平時產設交草模的概念一樣,然而經歷彩排後,真的覺得好險有今天的預演時間,才能看出到底有哪些部分還不完善,也有機會看到各組的表現,進而截長補短,加上老師的提點,努力呈現最好的模樣給受訪者看。尤其是分鏡的部分,我們這組著重於真實情境層面的分鏡,但在數位產品上的畫面卻比較模糊,如果能像其他組一樣補上裝置畫面的分鏡圖,將能使觀眾更加進入我們的概念內。
經過本次上課後我學習到:所謂「快閃」展,不僅僅擺攤的時間短暫,連每個攤位解說的速度、長度,乃至於段落內容配重,都大大地影響第一次接觸的受訪者對於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體驗(宛如一次小小的顧客歷程!)能夠在五分鐘內快速清晰的表達重點,同時也不忘與觀眾互動,適時的停頓但也不能讓觀眾以為結束了就溜走等等,透過預演重新檢視一輪說明時的細節,對我們兩周後正式上場來說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