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同學的學習心得:
于庭:
本周的課程,從關鍵觀念的分享開始,讓我更了解了POV和HMW的應用時機和句式,之後檢討persona根據老師給出的回饋,並參考其他組別的,發現了我們需要再修改的地方,也觀察到寫persona的重點,後續進入課程內容後,相比前幾周而言,這周的新內容是對我來說比較難消化的,因為以階梯法的方式來找出用戶藏在其中的背後需求,需要大家花不少時間一起來思考,從上一周已經分類好的內容中,尋找可以互相合併的,以及可相連的,課程中我們花了約一小時,前半小時大致處於有些卡住的狀態,後面才逐漸步上軌道順利進行,但還未將其全部完成,所以這部分是目前為止我認為較困難的,或者說需要時間來慢慢理解和思考,所以希望之後能更快的抓到中心概念,知道要點前進就會順暢些了。
佩君:
課程前面同學介紹的POV和HMW,舉了一些好和不好的案例之間的差別,讓我體悟到,當我們利用方法時,要正確的利用方法才能達到好的效果,抓住方法的要點才能幫助我們釐清問題,透過思考看見背後更深層的洞見,進而發現使用者的需求,知道方法規則但不會利用也可能只是徒勞無功。後面老師點出各組persona的優缺點,能夠讓我們學習到每組的persona好的地方,以及知道哪裡可以加以改進,在未來在寫persona時就越來越能夠抓住要點,也藉由大家不同的視角、想法,集結出這麼多的persona,讓我看見當代的典型顧客和潛在顧客的更多面向。這次在進行階梯法時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去分類,討論時大家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一起集思廣益、不斷的交流思考、討論,在了解別人的想法和提出自己的見解時,說不定可以迸發出新的東⻄,能夠感受到一層一層慢慢收斂的感覺、越來越清晰。
彥丞:
今天透過老師的講解更明確知道方法的如何應用在這次的專案中,原來MOT+洞察啟發卡是創新矩陣的變體,將接觸點轉換為地圖,覺得更符合博物館體驗的形式,同時也認為事先了解最後預期達成的結果,有助於方法的使用、能夠更有效率地討論,往對的方向前進。
前半段課程先認識了POV跟HMW,在設計思考中分別對應到定義與發想的階段,報告同學也用清楚地舉例幫助大家了解如何避免太狹隘的描述。而後各組分別選出了persona,並根據其特性對應到MOT中,理解那些未被滿足的需求目前對應到哪些區塊,有助於日後發展CJM。
課程的最後是階梯法的應用,上週學習階梯法後以動詞描繪120個經驗故事,這週則是要從中探討使用者產生此行為、反應的背後意義,進而提煉出價值需求。一開始進行方法時我們有點卡關,找不太到轉換的突破點,不過嘗試將不同的分類中提及的共通點(e.g.體驗)串聯後,似乎發現了一些洞見,這些看似分散獨立的場域觀察,也在來回討論中抽絲剝繭找出了背後動機,並將資料互相連結,使整個架構也愈來愈清晰。
奕岑:
這禮拜先以同學們分享的關鍵觀念開始,同學邏輯清晰也舉例了很多句子幫助大家理解。「設計觀點Point of View」的部分要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思考步驟,應寫出客觀需求。最後得以定義問題的關鍵點,找出使用者的痛點。「How Might We(HMW)」的部分可利用特定句型敘述,找出創新機會,讓團隊凝聚共識、腦力激盪,發想解決方案。
而當代專案的部分,這週各組先選擇了自己未來要發展的PERSONA,並定義出此persona所要對應到MOT中的八象限中的哪些特性,以發顫後續的設計。最後以上週分類的關鍵時刻故事做階梯法的分類。探討使用者行為背後的目的及統合使用者關鍵的幾個隱性需求。一開始組內討論有些停滯,找不到起點開始討論,所幸最後我們在一些資料中逐漸清晰了我們的發現並提出關鍵洞見,並將階梯法一步一步完成。
芸寧:
關於這堂課,對我而言可以說是,每多一次課程的參與,都更意識到一個”ready”的狀態的重要性。
以下舉兩個例子:
- 在每次上課固定的設計方法小報告中,一般的進行方式為2~3位,該週報告同學上台簡短以簡報方式介紹不同設計方法。不過當前面幾位同學報告時間過⻑,或簡報內容重複性過高導致課堂品質或效率稍稍降低時,老師便會隨機提出幾個關於該方法的實戰問題,請尚未上台報告的同學應答,或是直接要求同學用及精簡的一兩句話,讓大家理解方法核心。
- 該堂課除了同學報告與老師授課外,主要是以分組workshop方式進行,而小組內的狀態與組成會大大影響每次產出的質與量。當組內成員之間有辦法高度掌握當下小組的階段重點,並有意識地在為未來的進程鋪路,整個團隊在運作上便能相對得心應手,即便過程中稍有阻礙,彼此也是清楚此刻團隊所處的位置,只是漫漫⻑路中的一個小低谷,隨著時間的推移便能步出此困境。
上述兩個課程參與案例,都是我在該堂課較深刻體認到ready心態的重要性,雖說持續保持這樣的專注度和參與度十分耗費精力,但就結果而言,不論是團隊產出品質,或個人心態上的成⻑,我都認為這樣的付出是值得且某程度會令自己自豪的😀。
紫綺:
這堂課開始與同學的設計觀點 Point of View 報告,聽了同學介紹設計思考五步驟、 Point of View 的重要性與接續在後的 How Might We 時,我對設計思考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尤其聽到同學用這堂課作為舉例和老師與同學的問答,讓我想到若將 Point of View 用於日常生活,是不是能激起很多不同設計靈感?這點讓我覺得很興奮。
而這堂課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接近結尾時的卡片分類。我們組對於要如何分類卡了很久,後來聽到老師的舉例和解釋後,才漸漸有了方向,正在進行下一步分類,很期待我們最後的產出。我認為這段過程雖然不容易,但總是要經歷困難才會學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