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 6 研究檢視

以下是同學的學習心得:

世珩: 這一週在初步完成對中信金的員工訪談後,緊接者也開始處理我們所獲得訪談資料。首先課堂的開始主要由金同學等人為我們介紹的使用Persona方式以及研究目的,主旨就是在確保我們在進行服務場景創新提案時,能先釐清使用者的需求類型以及特徵,以方便我們為接下來提案的策略進行規劃。除此之外,老師也藉由課堂上的簡報,在告訴大家觀點決定研究品質好壞之餘,也教導同學們如何從研究資料中,分辨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最後再擷取事實來佐證觀點。緊接著也由其他同學介紹利害關係人地圖,以及如何分辨系統使用者與目標系統之間的關係。而在課堂結尾,自己驀然發覺我們已經在課堂中,將研究中獲得的資訊做初步的分析與處理,在辨別哪些是事實與觀點之外,也能找出最重要的利害關係人,進一步使用Persona做分析並深入了解受訪者們。我想上述的活動已經讓大家逐漸把握住從洞察分析的基礎,能有更清楚的方向引導提案發想。

思瑜:今日的課堂較多實作討論的部分,將訪談前收集的表單視覺化,各組在一一簡介內容及訪談摘要,在這一環節中聽見了其他組別的經驗故事,同時也發現針對表單或是訪談內容我們還能有更深入的探究,很可惜未能在訪談時即時發現;接續進行了利害關係人地圖,是第一次接觸到此方法,全班一同用了從訪談經驗中的資料,馬上執行利害關係人地圖,過程快速稍許的混亂裡夾雜著有趣的感受,不過時間關係無法逐一去討論關係人是否正確對應在該位子。有別於上學期的設計方法認識許多工具,這學期的實作經驗覺得更能去體驗到服務設計的流程,本周開始整理初級田野資料了,感受到自己和組員們正與專案一同成長,很期待後續的發展!

薇禎: 今天同學的報告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位同學所報告的劇本法。起初我以為劇本法只能陳述事實或是受訪者有說出的個人觀點,而不應該帶入研究者自己的觀點,然而,其實劇本法也分為三種類型,除了根據使⽤者⽬標與操作步驟來完成劇本,也有加入研究者的分析和建議的劇本,另外,創造一個新的使用者使用情境也是劇本法的方式之一,這讓我更瞭解了劇本法的應用情境。
在小組分享訪談結果的環節,我們只呈現了三個印象深刻的事件,但其實訪談的結果還有許多來不及和大家分享,有些可惜,然而,課堂上大家的分享其實我並沒有聽的很清楚,可能由於內容已經太多、事件不一定跟年度行事曆有關或提問邏輯沒有交代到等等,所以分享內容似乎有些雜亂,不知道之後能否有更好的分享方法能讓大家一目瞭然,但看到大家的內容的確還是有很多幫助!謝謝老師的安排還有大家的分享!希望之後能和組員一起找到利害關係人們的痛點,想出好的解方!加油~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